自1937年11月,聂老总接受任务,在晋察冀地区秘密开辟抗日根据地。这一地区的武装力量经历了飞速发展,逐渐壮大,并因其在敌后抵抗日军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称为“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”,同时也是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域。
在晋察冀军区,涌现出了一批开国名将,如王平、孙毅、杨成武、邓华、聂鹤亭、朱良才、唐延杰、萧克、赵尔陆、郭天民和郑维山等。这些将领在抗战时期,为晋察冀军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在这一军区中任职,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抗战期间,晋察冀军区的将领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合影。其中有一个小个子的将领,尽管身材矮小,却总能在多次合影中站在中央,这个人是谁呢?他便是舒同。
展开剩余72%这张照片是在1939年拍摄的,合影中的晋察冀军区将领们各显风采。其中,左起依次是聂鹤亭、杨成武、陈伯钧、王平、舒同、程子华和孙毅,他们都是当时担任要职的将领。合影中,舒同以他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另一张合影同样是在晋察冀军区拍摄,左起为王平、关向应、舒同、赵尔陆和朱良才,他们的神情凝重而坚定,展现了那个时期将领们同仇敌忾的决心。而在1940年的一张照片中,同样秉承着这种精神,左起依次是朱良才、王平、刘澜涛、刘道生、唐延杰、赵尔陆、舒同、杨成武、吕正操、聂老总和聂鹤亭,合影纪实了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。
那么,舒同为什么总是居中站位呢?他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具有较深厚的政治背景。作为曾经的省立师范学校学生,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,每日处理各种政治事务,而在红四军中,他曾任秘书和宣传部长等职。因此,在抗战爆发后,他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的秘书长,并被派往晋察冀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,专注于协助聂老总推进政治工作。
尽管他在晋察冀军区的工作时间不算太长,但他的职务之高,使得他在众多将领中总能占据居中的位置。不过,更为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他的身高。在合影中,舒同并不高大,倘若选择靠后站位,他的身影会被遮挡;而若站在两侧,也不大合适,因此选择了常处居中之位。
后来,舒同被调往延安继续学习与工作,并在1943年再次被派往山东,开始了与这一地区的深厚渊源。在解放战争中,他担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、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,负责后方的具体政治工作,坚实了他在政治工作上的基础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担任山东省的第一书记和济南军区的重要政委,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政治稳定和发展。
舒同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,展现了他非凡的书法才能。他不仅拥有一手漂亮的书法,1937年时,当抗日军政大学迁至延安后,他为其题名。舒同的书法风格不完全依循楷书的规矩,而是更倾向于形成他个人的戛然而止、挺拔有力的书写体系。
在这些年中,拥有不少书写机会的他,逐渐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在不断的练习中,他从楷书、行书、草书、隶书和篆书中各取所需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“舒体”。1981年,在舒同等人的共同努力下,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,舒同当选为第一任主席,之后又担任了第二、第三届的名誉主席,竭力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求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