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 孙小程)7月25日,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简称“WAIC 2025”)开幕前夕,阶跃星辰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——Step 3。Step 3采用MoE(混合专家模型)架构,总参数量321B,激活参数量38B,将于7月31日全球开源。
发布会后,阶跃星辰创始人兼CEO姜大昕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采访。他坦言,坚持做基础大模型的公司会越来越少。“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,而且投入也非常大。”
在姜大昕看来,大模型今天已经到了2.0的时代——1.0是模仿学习,2.0是强化学习;1.0是GPT范式,2.0是推理模型。每一代都会有一些公司“掉队”,或者放弃做基础大模型的训练。
而阶跃则是一直坚持“超级模型加超级应用”,一方面,模型的能力会决定应用的上限;另一方面,应用也给模型提供了具体的场景、数据。随着模型能力的增强,很多业务的性价比、收入、盈利空间,会有更多提高空间。
在商业化方面,姜大昕透露,基于当前落地成果和增速,阶跃计划将全年收入冲刺目标定为10亿元人民币。
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补充道:“上半年的合同收入达到了几亿元的级别,确认收入的数字也非常好,毛利水平也非常健康。一般下半年是旺季,所以基于这样的观察,我们大概能判断出,10个亿的营收非常有希望能够完成的。”
在具体的业务上,姜大昕重点介绍了智能终端、智能座舱、金融机构等领域的合作。例如,阶跃已覆盖国内超过一半头部国产手机厂商,深度合作打造手机 Agent体验;联合吉利推出AI智能座舱,成功实现行业内端到端语音大模型首次量产上车。另一方面,阶跃积极拓展垂直行业的应用,与金融财经、内容创作、零售等领域的行业头部公司深度合作,共同打造面向C端的场景化应用体验。
上一代AI企业普遍面临定制化成本过高的问题,阶跃如何破题?李璟回应道,在商业模式设计初期,阶跃就明确规避了定制化路线。从企业经营上考量,定制化模式存在两大核心缺陷:一是难以实现规模经济,每个项目都需要承担高昂的定制成本;二是团队规模扩张后带来的管理复杂度。
基于此,在新阶段的商业化设计中,阶跃重点构建了两大可持续模式:首先是终端业务,其可形成持续性的收入流,虽然当前终端生态仍处早期发展阶段,产品平台存在迭代空间,但阶跃已经建立了灵活调整的机制;其次是垂直行业标准化产品,这些产品设计之初就规避了私有化部署等传统模式,确保其具备长期可持续的商业价值。
李璟补充道,目前智驾订阅的商业模式现在已经趋于成熟,用户买车的话愿意额外花钱订阅智驾的服务。“座舱未来也可能参考这样的模式,我们也有机会打造一些新的商业模式。这是个分阶段的过程,但即便是当前阶段,我们的商业模式也是可持续性的,不是一锤子买卖。”
求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