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必须是小建中颗粒!肚子隐隐作痛,饿了更疼,揉一揉舒服点?这是脾胃虚寒。它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化来,《伤寒论》原方治“腹中急痛”,温中补虚,一喝下去,胃里像盖了条暖被子。
图片
第二个生脉饮口服液,夏天一动就大汗、心慌、乏力?这是气阴两伤。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三味药,益气复脉,比喝十瓶电解质水都管用,尤其适合术后、大病后体虚者。
图片
第三个风油精,别小看这小瓶子!蚊虫叮咬、头痛晕车、喉咙肿痛,滴两滴,清凉透脑,樟脑、薄荷脑通窍止痛,清代《医方拾遗》里就有类似配方,居家旅行必备。
图片
第四个六神丸,咽喉肿痛、扁桃体发炎,疼得吞不下饭?一粒黄豆大,化痰解毒,含上几粒,半小时就能“开口说话”。但孕妇、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图片
第五个云南白药,跌打损伤、扭伤出血,内服外用都行。三七为君,活血止血双向调节,堪称“家庭急救侠”。
图片
第六个保济丸,吃坏肚子、晕车呕吐、肠胃型感冒?它化湿导滞,和中理气,广东人出门必带,效果立竿见影。
图片
第七个京万红软膏,烫伤、烧伤、皮肤溃烂?它活血解毒,去腐生肌,《医宗金鉴》里“玉真散”加减而来,民间称“小面积烧伤神药”。
图片
第八个麝香壮骨膏,老寒腿、关节冷痛、肌肉酸痛,一贴上去,热辣辣地通透,祛风活络,止痛迅速。
图片
第九个艾附暖宫丸,女生小腹冷痛、月经推迟、血块多?这是寒凝血瘀,温经养血,暖宫调经,冬天贴身“暖宝宝”。
图片
这些药不贵,十几到几十块,但对症用上,比挂水都快,可为啥医院少开?一是用药规范限制,二是它们“太灵活”,讲究辨证,不像西药“对病开药”。比如生脉饮补气阴,但实热感冒就不能用。家庭常备,贵在“懂用”:辨清寒热虚实,对症下药。
图片
这些老药,医院不开,外面到处有卖,关键得您“自己想用、会用”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求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