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成都车展,那可真是汽车圈的年终大戏,本该热热闹闹,像过节一样人山人海,外资豪车品牌过去向来不缺席,像奔驰、宝马、奥迪这些欧洲老大哥,走到哪儿,都是灯光下的宠儿,展位黄金地段,宣传阵仗铺天盖地,每次亮相都恨不得把科技范儿和高大上塘到极致,可这一届成都车展,却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戏码——外资豪华品牌就跟集体请假似的,少了一半儿,现场的气氛竟然安静了不少,好家伙,平日里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展台,现在直接空出一大片,说冷清都不为过,别说观众懵了,车圈老炮都反复确认是不是地点来错了,这怎么想都不科学。
瞧这一进场,细心一点的观众马上就能发现端倪,以前各家外资豪车大旗抢占C位,恨不得出来摆个龙门阵,今年倒好,走一圈发现几块熟悉的牌子不见了,欧洲的、日系的,统统玩起了隐身,再看之前动不动就秀肌肉的“平民豪华三巨头”奔驰、宝马、奥迪,连同级对手都变得低调了许多,新车型没带来,也没搞啥炫技,感觉就是来打个卡,象征性地说“哥还在”——说白了,这阵仗和昔日那些“看热闹顺便卖个车”的场面,差着不是一点半点,这下子热搜都省了,直接现场就把一帮汽车KOL唬懵。
那问题来了,外资豪华品牌到底跑哪儿去了?有人说是不是国际大环经济有啥变动,被全球供应链蹦跶给耽误了,也有人觉得是品牌战略在大调整,重心不放在中国内地了,还真就有那么点意思,可惜啊,这会儿谁也说不准,真相没那么简单,市场这趟水,看起来比我们想的要深不少。
其实再聊聊,会发现不止是外资豪车自己躲起来的事儿,更大的一盘棋还在国产阵营这边,如今新生代成了消费主角,这群95后00后,不想只当“买买买”的韭菜,更不只是追星大牌、看个LOGO就买账,他们要的是科技感,智能驾驶、自动泊车、语音助手、车内智慧座舱这些新鲜玩意儿,才是他们刷短视频时念念不忘的“必选包”,更别提环保省心,动不动年卡五折的充电优惠,抓得正是年轻人的心思。
国内新能源车厂,像小鹏、蔚来、理想、比亚迪这些“厂二代”,仿佛就在“凡尔赛”与实干之间画了条分界线,你看小鹏,上来就冲着自动驾驶脑袋一顿猛怼,软件更新跟刷微博一样勤快,蔚来“换电”模式说走就走,解决续航焦虑派的痛点,比亚迪那个刀片电池,一吹就是安全不可摧,管你欧美标准咋定,咱自己先把安全杠杠的口号立住——这种自信,给国产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。
倒是把曾经西装革履、主打“豪华”的外资大牌们晾在了一边,你说智能座舱,么得,他们才刚开始研究;要说新能源,研发进度到现在还紧赶慢赶,网红爆款就是推不出来,和国产车那些拍抖音、做直播的营销风格完全两拨人,市场没给他们太多时间反应,结果这一轮风口,外资豪车品牌也只能“小步慢跑”,连品控和技术的高台都不一定站得稳了。
咱再想想之前那些年,逛车展是什么体验?人们一股脑涌进德系豪华展台,光看他们搞国际首发、新能源越野,或是展台那一套花里胡哨的灯光秀,就够发朋友圈显摆一天,可如今国产品牌不仅科技配置不输外资,有些还自降身段、价格杀得更狠,面子里子一把抓,颜值驾驶体验也一改过去国产车那种“凑合开”的气质,这谁受得了。
但外资豪车品牌这会儿摊上点难题也不奇怪,试想想,几十年光环加身,突然间发现一手好牌未必能稳赢——新旧动能交替,消费者越来越挑剔,只会做工程师思维的“老牌厂”,怎么对付得了如今这群“互联网审美、数字原住民”的青年?咱说一句实在话,哪怕奔驰宝马都讲情怀,毕竟当了一辈子标杆,谁肯服气改变,但今时不同往日,再不“飞起来”都快掉队了。
话说回来,国产厂商也没闲着,趁你病要你命,紧跟风口,猛砸研发,大数据、AI算法、车联网,一通组合拳打下来,本土市场份额节节攀升,近两年销冠排行榜,新能源品牌就像在开挂,比亚迪一会销量突破百万,一会儿又出海澳洲欧洲,说得夸张点,国产新能源的招牌都差点往捷克街头挂了。
有意思的是,即使外资豪华品牌表面上在观望,其实内心早就开始寻思转型,只是步子小,姿势有点别扭罢了,不少外资车企早前宣布要“大力投资中国市场”,零零碎碎跟本土软件公司合作,学着搞车机生态,造电池、搞自动驾驶,可选品节奏嘛,别打我,说真话,实在有点慢一拍,这不,连宣传都低调了许多,连带着销量也跟着缩小,这和以前高高在上的样子,天壤之别。
这场变奏,其实乳白得很,表面是“展台冷清”,本质是消费升级、产业结构重塑,谁能抓住年轻用户的心、谁能甩开包袱放下身段创新,谁就在新一轮的蛋糕分割里多分几块,说白了,没有金刚钻的传统品牌,真不是谁都能在中国市场混到头的,尤其那些以为靠老本吃饭就能高枕无忧的外资大牌,成都车展这一下,算是一次“警钟长鸣”了。
更狠的一点是,汽车市场的变局还没玩完,不光是品牌内卷,连展会本身的玩法都在变,缺席、降调低谷;无人驾驶、车联网、智能座舱,还有一票票叫得出名字、越来越洋气的国产ID,硬生生把外资大户打成了临时嘉宾,这要是穿越回五年前,百分之百有人说你在开玩笑。
到底是外资豪车“落幕”,还是国产新势力“崛起”?咋说呢,倒也不用非得分个你死我活,产业规律就是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,当本土车企摸准脉门、技术与品牌双线并进时,比拼的就不单是历史底蕴,而是研发、成本、市场反应速度还有一颗敢于试错的心,外资巨头如果不转身,真有被淘汰出局那一天。
再放眼全球,一切都在讲电动化、智能化、数字生态融合,中国市场早就不是单纯“买买买”的大金矿,而成了技术创新的攻坚地,也许外资豪华品牌的阵痛,恰好促成了国产新势力的自信与步伐提速,有泪要流,但未来的主场,还真难说是属于谁的。
说到底,这届成都车展,在热闹之外透露更多是无声的硝烟,那些曾经炙手可热的外资豪华品牌,短暂消失并不是终点,更可能只是腾挪蓄力的前奏,等着下一次“王者归来”或者彻底退出舞台,国产品牌则借着东风,对外输出高级感和创新力,内外夹击,汽车江湖一下子变得比连续剧还好看。
最后还是得感慨一句“世道变了”,汽车江湖再也不是那群德国老炮说了算,新势力、新玩法、新需求轮番登场,曾经的金饭碗也得靠真本事守住,谁能笑到最后,得留着劲往下看。
话说回来,大家觉得,外资豪华品牌真会被国产车彻底取代吗?你更看好谁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顶流?欢迎一起来聊聊,发表你的看法。
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,倡导健康、正面的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修正需求,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求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